2012年3月9日 星期五

澎湖生活博物館(人文篇)

學號:2100411006 姓名:翁志忠













生活博物館展示內容主要規劃有七大展示主題,而我介紹三樓內容為:




澎湖厝宅裡的家內事三樓的展示重點是澎湖的「厝」和澎湖的「家內」事,展場以一道綴滿澎湖傳統建築語彙的牆面隔成內外兩個展區。







牆外的澎湖厝展區陳列著墨斗、門公尺、鑿子、抹刀、斧頭等澎湖傳統土木師傅的營建工具,和瓦片、陶磚、玄武岩石條、珊瑚礁、土墼等傳統建材,再搭配一些傳統建築的格局、建築形制及空間的演變、各式牆壁砌石技法,及早期澎湖人準備建材、翻修老舊屋頂的圖片,來說明早年澎湖人起厝造屋的歷程。





穿過那道「子孫巷」,牆內就是澎湖傳統的婚嫁及生兒育女禮俗的展區。左側的櫥窗中先以連根帶葉的甘蔗、謝籃、炸棗、帶路雞、豬腳、囝孫桶(尿桶)、花轎等模型或實物,來鋪陳「做大人」的喜氣;接著用一張「紅眠床」佈置成「洞房」,再以一對身穿結婚禮服的新郎和新娘模型、八卦竹篩,及糕仔頭、四色盤、囝婿包、新娘桃等婚嫁用的糕餅,具體的呈現出早年澎湖人辦理「終身大事」的各種儀節。



右側的櫥窗則以一具孕婦背著小孩的立板,揭開傳統生育禮俗展的序幕。櫥窗中依序陳列著給產婦「做月內」時的各種進補食物,育嬰用的椅轎、搖籃、澡盆、童帽、童鞋等器物,及做週歲用的五腳圓、油飯、紅蛋等食品。















再搭配牆面張掛的嬰兒滿月剃除胎毛()及滿四個月收涎的照片,和滿週歲時的「抓週」模型,來顯示千古以來婦女弄璋弄瓦的負擔和喜樂。



公媽廳和「灶腳」生命禮俗展示櫥窗的盡頭,則是傳統民宅中最具薪火相傳象徵意義的公媽廳和「灶腳」這兩種生活空間。




公媽廳也稱為神明廳,是民宅建築中最莊嚴的場所;在後側的牆邊通常都會擺設一副「頂下桌」,來安放神明,祖牌、燭臺香爐和薦盒等祭祀器物,以便讓裊裊的「香煙」,連繫起一代又一代的傳承。公媽廳兩側房門上頭的牆上,還常會安裝一支六邊形的「燈樑」,以便辦喜事時吊掛燈籠之用;廳門的楣上則會貼著一張上書「玉皇大帝」四字的紅紙,每天早晚朝拜。



灶腳是廚房的俗稱,裡面經常瀰漫著令人難忘的的媽媽或阿嬤的「味道」早年一般家庭的灶腳裡面大多設有主灶、副灶各一座,來烹煮一家人每天的三餐,炊燉年節祭拜用的糕點和牲禮,或煮一些給家禽家畜吃的飼料。



其他的空間除了放置蒸籠、碗櫥、菜櫥、餐桌、板凳、各式瓶罐或水缸等炊事及飲食用的器具之外,也常堆放一些大灶升火煮東西用的花生殼、高梁桿、樹(銀合歡)枝、牛糞餅等薪柴。



保境安民的厭勝設施走出傳統的灶腳之後,您可以先上前幾步去俯瞰那具配置在二樓的望安花宅聚落模型,欣賞那成群的三合院散佈在路邊巷尾的古早味;還可以透過操作斜台上的互動按鍵,點亮模型上的燈光來一趟模型圖上的探索之旅。





之後再回頭來看看左側櫥窗,透過和石塔、石敢當、劍獅、八卦牌及五營等聚落厭勝物的近距離接觸,及澎湖各聚落「鎮符」影片的介紹,來感受澎湖先民在心理上對超自然慰藉的殷切需求。



繼續向前走幾步,您還可以藉由眼前這些藥碗、戥、簿仔冊、寄藥包、藥籤、中藥店的藥櫃等展品,及從日治時期迄今的公立醫療院所照片,來體會長期以來澎湖居民治病維艱的宿命。這時候,您或許將會對澎湖人重視聚落厭勝物的傳統,更寄予一些認同吧?古今休閒娛樂大不同醫療展示櫥窗的右側(對面),則是澎湖文風教育及休閒娛樂的展示區。



文風教育的展覽主要是以早年私塾的授課模型及魁星爺的雕像,配合線裝古書、文房四寶等實物展示,及清代澎湖「舉人」的生平簡介,來鋪陳早年私塾教學的情境及人們對進取功名的嚮往。



之後,再透過日治時期及現代學校教育的有關圖片和文字,來揭示近百年來澎湖國民教育的發展軌跡。休閒娛樂區的展品則是以丟沙包、夾花生、打寸子、彈「都嗎」、釘陀螺、偷「雞蛋」、走「直棋」等童玩及遊戲的圖片和說明文字,來重塑早年澎湖孩童就地取材的智慧及自得其樂的童心。



同時也以目前正夯的獨木舟、風帆、衝浪等現代的遊樂設施,及全縣各地的觀光資源和各式的特色旅遊行程資訊等,來突顯澎湖各界希望藉觀光旅遊來促進經濟發展的努力。澎湖人的共同記憶和願景生博館的三樓還有一個不可錯過的展區,那就是以澎湖各時期的重大事件和相關的生活器物、文件或照片搭配,來歷訴澎湖史的「生活記憶牆」。



牆上分為宋元明清、日治時期、戰後~民國70年、民國71年~現今等四個階段,來展陳一些和澎湖有關的人、事和地、物,為遊客做一次澎湖近代發展史的回顧。瀏覽過澎湖各時期的歷史見證之後,您不妨彎進那圓形的「澎湖劇場」,陪著螢幕上的女主角一道來找尋半天鳥的芳蹤;離開劇場之後,相信您心中那幽遠而溫馨的澎湖味將更令您回味無窮。



資料來源:www.phhcc.gov.tw/image/03_theme/ph_life02.pdf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