澎湖菜宅
澎湖菜宅又稱「宅內」。一種為遮敝檔風的石牆,用以保護田地內的農作物。在農業上,靠近住家以硓𥑮石堆砌而成稱為「圍仔」;遠離聚落,不一定使用硓𥑮石作為防風牆的稱為「園仔」。
地理背景
澎湖全縣沒有屏障的高山,位於台灣本島與中國大陸之中,形成風力資源豐沛的群島。尤秋冬東北季風盛行,平均風速每秒五至六公尺,最大陣風可達十三至十四秒公尺,農作物生長不易,為了阻檔東北季風與其挾帶的鹹雨,「菜宅」乃因應而生。
作用
菜宅為保護田地內的農作物,使其不受強勁東北季風摧毀。
建材
菜宅建材通常為就地取材來砌築,有岩石的地方就開鑿火山熔岩凝結的玄武岩;有珊瑚淺硼的地方使用硓𥑮石;水源豐富的種植蘆竹。
建造方式
取玄武岩、硓𥑮石,硓𥑮石需經暴曬、去雜質鹽份數日,先打地基挖約深三十公分土溝,以大石頭做基礎慢慢往上愈小塊石頭堆疊上去,大石塊間以小石填以空隙,利用石頭間的稜角相互契和加以穩固。
風貌
- 菜宅堆砌四面的稱為「宅內」,北牆最高,約一點六公尺至二點五公尺;東、西牆次之,高約一點五公尺至一點八公尺;南牆最矮,大多不超過一公尺。
- 由玄武岩所堆砌的宅內,因不易砌得勞靠,隙縫多,石塊契合度低,通常高度為一點五公尺以下。
參考網站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zh-tw/%E6%BE%8E%E6%B9%96%E8%8F%9C%E5%AE%85
http://nature.edu.tw/blog/anitime/1227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